首页 > 我盗墓被直播了 > 第一百六十章 汉惠帝炸毛了

我的书架

第一百六十章 汉惠帝炸毛了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开着车闲来无事,曹七七道:

  “给大家讲几个有意思的历史吧”

  “来,please”

  “请开始你的表演”

  众人纷纷起哄。

  曹七七笑了笑道:

  “第一,刘邦其实只比秦始皇小三岁,大家知道吧”

  “嬴政(前259年—前210年)”

  “刘邦(前256年-前195年6月1日),当然也有说前247年、前195年的”

  “第二、北周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,被称为三朝岳父”

  独孤信的三个女儿,在周、隋、唐三朝都进入皇室,三代都为外戚,自古以来,从未有过。

  长女独孤氏,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,谥号明敬皇后。

  四女独孤氏,唐高祖李渊之母,追封元贞皇后。

  七女独孤伽罗,隋文帝杨坚皇后,谥号文献皇后。

  “牛批了”

  众人惊叹。

  “还有更牛批的”

  曹七七道:

  “春秋时期的晋景公,是唯一一个掉进粪坑被淹死的帼君”

  “卧槽!”

  “实惨”

  “哈哈哈”

  曹七七接着说道:

  “大家都是道,宦官入宫要宫刑,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末代皇帝-南汉后主-[刘鋹],认为群臣都有家室,会为了顾及子孙不肯尽忠,因此只信任宦官,臣属必须自宫才会被进用,以致一度宦官高达二万人之多。”

  “这尼玛,咋想的?”

  众人无语。

  “简直就是一奇葩”

  “没错,就是奇葩”

  曹七七笑着:

  “还有更奇葩的,西汉第二位皇帝——汉惠帝——汉高帝刘邦嫡长子,吕太后的亲儿子:刘盈。就是那个在茅厕见到戚夫人被自己的母亲残害成“人彘”的惨状之后,借酒浇愁而致成宿疾,最后抑郁而终的男人”

  “他的皇后媳妇,张嫣,十岁入宫为皇后,死后入殓时,宫女们替她净身时惊人地发现,张嫣至死竟然冰清玉洁,依然保持处子之身。她是史上唯一一个处子之身的皇后”

  “卧槽?”

  众人惊。

  “汉惠帝不行?”

  “呵呵,更扯犊子的是:汉惠帝是张嫣的亲舅舅”

  众人麻了:

  “这关系有点乱,让我缓缓”

  “这是为什么呢?”

  众人不解。

  “都是吕后的锅,搞得汉惠帝逆反了,炸毛了”

  曹七七道:

  “汉惠帝对于吕后的不满直接伤害转移到了张嫣的身上”

  “..........”

  “大家都知道,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,可是,拥有这个头衔的人很多。”

  曹七七道:

  “可以说都烂大街了”

  “中山靖王刘胜,为人喜好酒色,有子孙一百二十余人,到了刘备这一代没有几千人少说也有几万个中山靖王之后”

  众人:..........表示不说话,就笑笑。

  “知道纨绔子弟为什么叫纨绔子弟吗?”

  曹七七问道。

  “NO”

  “纨,为丝织品;绔同“裤”,又可写为“袴”。”

  “在古代,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,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,后来渐渐的引申为过惯了富贵日子的膏粱子弟与花花公子”

  “最后一个神奇的事情是,猪不能仰头望天空”

  众人:??

  为啥?

  曹七七笑得更加开心:

  “猪也是这么问的,哈哈哈”

  众人怒。

  “卧槽,猝不及防被演了”

  “小萝莉,你学坏了”

  众人纷纷谴责她。

  “小萝莉,你说明朝祭祀的时候,怎么祭祀呢?”

  一名为一年级小学生的水友忽然问道。

  “明朝啊”

  曹七七搜索了一番脑海中的记忆道:

  “明朝祭祀制度分为:遣祭与躬祭”

  “有什么区别吗?”

  “一个是九块九租个人回家在线直播嚎一嗓子,然后直接打钱付尾款就行”

  “一个是亲自到仙人坟头打call”

  众人:......小萝莉,说人话,你这么说,你尊重吗?

  “好吧好吧,我说人话”

  曹七七从心了:

  “据《太常续考》所记,明朝的祭祀活动分为三等”

  大祭曰天地、宗庙、社稷、陵寝;

  中祭曰朝日、夕月、太岁、帝王、先师、先农、旗纛;

  小祀曰后、妃、嫔、太子、王妃、公主及夫人,曰三皇,曰先医,曰五祀,曰司火,曰都城隍,曰东岳,曰京仓……”。”

  明朝时的陵寝祭祀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。

  一种是朝廷按节序派遣官员到陵园祭祀,简称为“遣祭”;

  明朝时各陵的遣官祭祀一般是按一定节序进行的,祭祀的等级也有大小之别。

  在嘉靖时期陵庙祭祀制度改革之前,天寿山诸陵的遣官祭祀一遵建文初所定孝陵祭祀制度,每年有三大祭、四小祭:

  清明、中元(七月十五日)、冬至三节,太牢致祭,遣官行礼(一般为公、侯、伯、驸马等勋戚大臣),各文武衙门堂上官一员、属官一员分诣陪祭,谓之“三大祭”。

  忌辰(已故帝后逝世日)、正旦〈正月初一〉、圣旦(在位帝王的诞辰日,又称万寿圣节)、孟冬(十月初一)四节,酒果行香,遣官行礼,各衙门官不陪祭,谓之“四小祭”。

  嘉靖年间,明世宗对陵庙祭祀礼制改革,天寿山诸陵祭祀的节序又发生了变化。

  《明世宗实录》卷一七二记,嘉靖十四年(l535年)二月,明世宗朱厚熜召礼部尚书夏言于文华殿,提出“清明节既遣官上陵行礼,内殿复有祭祀,似涉烦复”。命从礼制的角度加以解释说明。

  数日后,夏言回奏说:“臣愚以为,冬至上陵时可罢免,而中元陵祀遣宫之礼可移于霜降制日举行,惟是清明节上陵如旧。盖清明礼行于春。

  即《礼经》所谓‘雨露既濡,君子履之有怵惕之心'者也;霜降礼行于秋节,所谓‘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有悽怆之心'者也。夫雨露之濡,霜露之降,草木实先被之,于是有陵墓之思,义斯切耳“

  于是,世宗命天寿山的上陵祭祀,春以清明、秋以霜降遣官行礼,各衙门官陪祭;中元、冬至二节仍遣官行礼,但各衙门官不陪祭。

  从此,天寿山陵园的大祭每年有四次之多。

  嘉靖十五年(1536年)九月,因“孟冬庙享移于立冬”于是世宗又认为“孟冬朔之陵祭未免烦渎”,命“其己之,著为令”。

  此后,天寿天陵园每年的小祭由四次改为三次。每年的陵祭合称为“四大祭三小祭”。

  在上述各节中,正旦为一年之首,也是极为重要的节日,但却没有列入大祭之典,考其原因当如万历十四年(1586年)七月礼部在题复太常卿裴应章时所解释的那样:“元旦即岁除之次日也。先是九陵帝后已祫祭于庙矣,旬日内且复有孟春之享,故元旦之祭在陵殿止用果酒者,非俭也,礼也。“

  除上述各节外,按照《大明会典》的记载,国有大事(如营建宫殿、陵寝,帝王登极等)也遣官赴陵园致祭,诸王来京,离京又有謁陵和辞陵之行。
sitemap